长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领学章节《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二章第四节: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领学同志: 李玉美、樊惠中动物生态与与保护生物学实验室职工党支部 

 

【摘  要】

  19319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东北的行动一再妥协退让,促使日本帝国主义更加无所顾忌地用武力大规模进攻中国。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员仍然坚持斗争,利用各种阵地开展工作,同时左翼文化团体相继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战术策略失误,红军遭受重大伤亡。1934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九一八”事变当晚,被日军炮火摧毁的中国军队营房

 

【党史故事】

  长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长征,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也让中国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而“长征”以及“长征精神”经历着出现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193512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如下评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就这样进入了历史。而毛泽东是最早定义红军长征意义的人。 

红军长征翻越雪山

  19357月,时任军委纵队政委的陈云,其撰写的长征回忆录《随军西行见闻录》单行本图书(64开本)在莫斯科出版发行。以此为标志,世界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著作问世。陈云成为第一个向世界报道长征的人。 

  193663日夜,埃德加·斯诺带着由刘少奇签署的介绍信、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从北平出发了。79日和10日,周恩来与斯诺进行了两天的谈话,随后为其精心安排了一个92天的采访行程。其撰写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单行本图书,成为第一部在中国境内公开以“长征”作为书名的图书,也是最早地完整叙述长征全过程的作品。埃德加·斯诺成为最早完整叙述长征的外国记者。 

  而随后的《红军长征记》后改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的整理发表,进一步使“长征”以及“长征精神”进入中国和世界人们的视野中。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也多次提及红军史上的这一悲壮战役,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长征是中华民族开始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红色起点,它对21世纪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神话”,是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崭新阅读文本,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财富。(摘编自党建网)

 

【学习体会】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在这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置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于不顾,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直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而中国共产党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并将“抗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抗日救亡的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表现出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九一八”事变后局势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使得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认定中国共产党是自己利益和意志的真正代表,从而自愿选择和接受党的领导。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