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2019-08-08

    雷富民研究组发现“幽灵渐渗”导致两种柳莺深度线粒体分化的现象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近缘物种之间的基因渐渗现象在学界已经被广泛认同。比如,化石DNA证明了现代人与其近缘类群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渐渗,虽然后两个人种已经灭绝,但其部分基因已经...

  • 2019-08-03

    杜卫国研究组发现乌龟胚胎通过行为热调节影响自身性别

    该研究发现弱小的胚胎竟然能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性别,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首次揭示了龟鳖动物胚胎行为热调节的重要适应意义,改变了我们有关“胚胎被动受制于环境”的传统观念。

  • 2019-07-31

    关注物种科学命名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影响

    今年七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家濒科委)曾岩等在《保护生物学》杂志上刊发简讯,并在《科学》上发表在线评论,讨论动物的科学命名对濒危动物保护实践的影响。通过梳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

  • 2019-07-26

    曲静研究组揭示干细胞维持年轻态的表观遗传机制

    该研究首次确立了DGCR8通过稳定异染色质结构调节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稳态和衰老的新功能,并揭示了以DGCR8为靶标的骨关节炎基因治疗新路径。这是继近期曲静研究组合作揭示干细胞“年轻因子”CBX4和“年轻通路”YAP-F...

  • 2019-07-11

    孙江华研究组揭示松材线虫溢出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气孔的机制

    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松材线虫传播和松萎蔫病侵染循环的一个重要关键节点,对进一步理解松材线虫复杂生活史和松萎蔫病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 2019-07-03

    中科院动物所开发出快速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

    高效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在传染病原检测、食品安全检疫和致病基因筛查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极大地革新了生物医学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够通过对基因组精准操控来进行功能基因组...

  • 2019-07-02

    伍一军研究组发现杀虫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能够显著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杀效果,对药物耐受的肿瘤细胞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在肿瘤(尤其对化疗药耐受的肿瘤)临床治疗中,FDA批准的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有望成为抗癌辅助药与...

  • 2019-06-03

    王宪辉研究组发现一氧化氮响应环境变化诱导运动可塑性的精确机制

    该项研究首次报道昆虫中NOS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揭示了NPF2/PKA/CREB-B/NOS这一信号通路对飞蝗运动可塑性的精确调控,为理解NO含量响应环境变化的分子基础及运动可塑性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2019-06-21

    詹祥江实验室揭示现生鸟类飞行能力的退化机制

    该项研究回答了为什么百余种现生鸟类飞行能力发生退化的科学难题,表明了飞行能力退化是生理趋同的结果,改变了“鸟类飞行能力退化主要是形态结构变异特别是翅长变短所导致的”这一流行观点。该项工作是中国学者...

共363条  共41页 首页上5页«3132333435»下5页尾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