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堂第58期:乘坐“蛟龙号”下潜

  连绵的阴雨带走了北京初夏的酷热,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622日,随着天气变晴,我们也迎来了新一期的科普讲堂。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李新正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名为《乘坐“蛟龙号”下潜》的精彩讲座。他为我们系统而风趣的介绍了2013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航段的深海生物考察情况。 

  蛟龙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经过了不同深度的多次试潜之后,从2013年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入了试验性应用阶段,在南海、东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等地进行了多次下潜,在矿产勘探和地貌勘测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随着下潜次数和经验的逐渐增加,科学家团队也参与到了这一探索过程中。李新正博士正是随着蛟龙号的第58次下潜亲自参与到了这一神秘之旅中。 

  伴随着李博士拍摄的很多珍贵照片,观众随着他的讲述也一起经历了这次深海之行。作为海洋生物学家,李新正博士的关注重点当然在海底的各种奇特生物身上。与我们的认知不同的是,在阳光无法到达的冰冷海底,也存在着多种生物。冷泉是海底之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产生的一些流体组分在海底表面的溢出,化能合成细菌能够利用这些物质中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从而支撑起了海底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李博士给我们重点介绍了“贻贝-瓷蟹冷泉群落”和奇特的“石笋”。他将“石笋”采样带回办公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这竟然是神奇的“偕老同穴”(俪虾在很小的时候通过小孔进入海绵体内生活,长大后无法出来,终生与海绵生活在一起)。这一神奇的生物行为也引发了现场小观众的不断惊呼。李博士还给我们展示了他采集到的珍贵生物标本照片,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有着如此顽强而奇特的生物存在。 

  与以往的讲座稍有不同的是,李新正研究员为我们带来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更加陌生,普通人几乎无法接触到这个领域。而让我们欣慰的是,广大的科普爱好者对这样前言的科学信息非常感兴趣,这也实现了我们举办科普讲堂的初衷——让前沿科学走近百姓、让科学普及成为常态。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