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瑞士,不光是买手表和奶酪,看雪山和冰川……(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堂第124期)

  提起瑞士,你会想到什么?

  我在去瑞士之前,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也和大家一样,有几个关键词:瑞士手表、奶酪;雪山、冰川;网球选手;中立国;以及圣伯纳犬…… 

摄影/王辰

  瑞士的自然环境一定非常优美,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野生动物。自欧洲工业革命伊始,欧洲野生动物几乎被欧洲人斩尽杀绝,他们的国度不仅有雾霾,有污染,也有对野生动物的屠杀,以及对森林的乱砍滥伐……

  但是,欧洲人对自然保护意识的提高,是随着世界环保运动的开展而转变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的保护理念产生并得以发展,才有了今天欧洲的全新的绿水青山。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使瑞士的野生动物重新回来了,包括棕熊、西欧马鹿、臆羚等大型动物。

  去年9月,我有幸受到瑞士国家旅游局的邀请,与《博物》杂志资深编辑王辰(@天冬)、张辰亮(人称博物君),以及上海辰山植物园钟鑫,一同造访了瑞士。

  6月2日上午,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堂,邀请了王辰老师、张辰亮老师,以及瑞士国家旅游局的皇甫一宁老师分享了瑞士之旅。 

王辰、张辰亮以及皇甫一宁 摄影/张劲硕

  讲座由我主持,和以往讲座不一样的是,孩子比例少,年轻人比例多!我一下猜到了原因,因为这里有很多博物君的粉丝,她们都是冲着张辰亮来的。女孩子们亲切地叫他“玉亮”。但为了不让女孩子们太激动,我决定还是由著名植物专家王辰先讲“去瑞士看野花”。

  王辰兄,我们相识多年,早年毕业于北师大,师从刘全儒教授,研习湿地植物的分类。著有《桃之夭夭》《野草离离》《华北野花》《中国湿地植物图鉴》等,甚至还写过小说!王辰是甚有才气和文化范儿的科普作家。 

主讲人王辰  摄影/张劲硕

  王辰先从大家最熟悉的“雪绒花”讲起,原来,它的中文正规名是山野火绒草。在瑞士,这也是最为常见的野草,不是因为到处都种,而是它会出现在各种纪念品或食物包装上。 

山野火绒草 摄影/王辰

  勿忘草的名字,也令人心醉。簇生的茎条,蓝色的花冠,五片花瓣,足以让人们难以忘记。更何况,它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也成为了人们喜爱栽培的物种之一。 

勿忘草 摄影/王辰

  在最新版的10瑞士法郎硬币上,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植物,它就是银蓟,别名无茎刺苞菊。阿尔卑斯山的小花,它非常常见,却又与众不同。顽强的生命总能昭示瑞士人的精神。 

银蓟 摄影/王辰

  王辰老师还介绍了阿尔卑斯山上的多种野花野草,特别引起大家兴趣的是食虫植物——你看,还是得跟动物结合,才有趣吧!圆叶茅膏菜就是其一。 

圆叶茅膏菜 摄影/王辰 

  但是,看植物,最喜欢的可能就是果实了吧!作为灵长类的我们,见到新鲜的水果,总是垂涎三尺。在瑞士的高山上,我们还见到了很多黑果越橘。这样的名字似乎很拗口,但是一说蓝莓,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开始,王辰、张辰亮、钟鑫他们都一个劲儿地拍果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吃蓝莓比赛,大家纷纷争着找蓝莓。其实,在阿尔卑斯山上,这些蓝莓,不仅是很多鸟类的食物,更是棕熊的最爱! 

黑果越橘 摄影/王辰

  最后,王辰老师还教给大家如何拍摄野花,如何选购植物图鉴。听众兴趣浓浓!一位家长表示,只有跟专家去野外才不会吃错各种果子——还是吃货多呀!

  接下来,我邀请“博物君”上场。在辰亮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他。第一次见面好像就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他来代我们馆的昆虫课。其貌不扬的他,不善于说话和演讲,但没想到却十分的“闷骚”,在《博物》杂志的微博平台上,自由驰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吸粉无数,原来粉丝数是我的零头儿都不到,如今已经直逼900万粉丝了!这与辰亮的努力分不开。 

主讲人张辰亮 摄影/张劲硕

  辰亮兄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瑞士的虫鱼鸟兽”。故事从苏黎世动物园讲起。他有感于发达国家的发达动物园,动物笼舍的丰容做得非常好,非常成功!而在马达加斯加馆,则惊到了我们所有人!庞大的一个温室,各种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代表的动植物都在这里应有尽有。

  罗岛狐蝠在舔“小JJ”的镜头,都被玉亮特有的“藏狐眼”捕捉到了。 

罗岛狐蝠 摄影/张辰亮 

  我当时用手机在拍变色龙,也被辰亮偷拍了——他告诉听众,这里的展示可以让动物和观众极为接近,并且要知道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变色龙都在马达加斯加!

  阿罗萨魏斯峰的松鼠小径吸引了所有听众的目光!在辰亮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欧亚赤松鼠可以胆大包天地爬上人们的身体,而毫不畏惧人类——在这里你才能真切体会到瑞士国的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欧亚赤松鼠 摄影/张辰亮 

  这里最聪明的鸟类是星鸦,它总偷窥松鼠;每每松鼠把松子藏在土里的时候,松鸦都会立即飞过去把松子刨出来偷走,而松鼠却全然不知。 

星鸦 摄影/张辰亮 

  张辰亮还用一组有趣的照片,展示了大山雀是如何从辰亮的手掌上赶走另外一只站在那里的煤山雀 

煤山雀 摄影/张辰亮 

大山雀正从辰亮的手掌上赶走另外一只站在那里的煤山雀 摄影/张辰亮

  瑞士的鸟类博物馆,也是我们瑞士之行的一站。博物馆的创意令我们耳目一新,自知,我们国内自然类博物馆与国际上一流的博物馆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最后一站是瑞士国家公园。这个面积只有三倍于北京的国家,拥有唯一一座称之为“瑞士国家公园”的国家公园。在这里,科学家把阿尔卑斯羱羊、臆羚、马鹿等有蹄类重引入,在逐渐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瑞士国家公园 摄影/张辰亮 

  王辰和张辰亮二人的讲座诙谐幽默,有趣的看点很多。国家动物博物馆未来还会再次邀请《博物》杂志的编辑们来讲座。敬请期待!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10-64807098
传  真: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