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一军研究组发现杀虫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癌症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虽然治疗癌症的手段已经多样化,但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的方法,然而,长期化疗易使患者产生多药耐药性而导致化疗失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伍一军研究组根据其前期在研究昆虫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时所受到的启发,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外实验发现,大环内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类药物伊维菌素能显著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伍一军研究组利用多种敏感/耐药肿瘤细胞系进行测试,发现该药物可以在体外有效逆转癌细胞对多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耐受性,继而用不同的荷瘤动物模型,包括实体瘤模型和白血病模型验证了伊维菌素确实能增加体内肿瘤细胞对这些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尤其可以有效逆转耐药肿瘤细胞对这些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在作用机理的探索方面,伍一军研究组通过Co-IP和Octet RED96 system测定,首次发现伊维菌素可以与人EGFR胞外段直接结合发挥其逆转效应,同时采用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和ChIP assay等实验方法证明伊维菌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EGFR及下游ERK/Akt/NF-κB信号通路直接下调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表达而逆转耐药(参见附图—伊维菌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其作用机制示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能够显著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杀效果,对药物耐受的肿瘤细胞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在肿瘤(尤其对化疗药耐受的肿瘤)临床治疗中,FDA批准的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有望成为抗癌辅助药与常规抗癌药联合应用,有效提高癌症的化疗效果。目前,该项研究成果以“Ivermectin reverses the 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 cells through EGFR/ERK/Akt/NF-κB pathway”为题于2019年6月18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相关链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蒋露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子毒理学实验室伍一军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伊维菌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其作用机制示意
2022年8月29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垒研究组与南开大学陈佺课题组联合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protein FUNDC2 promotes ferroptosis and contributes to doxorubicin (DOX)-in...
2022年8月26日,Science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A sustainable mouse 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 的...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人类社会正面临一系列生态危机和挑战,如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有害生物暴发、动物疫病流行等。研究和揭示大尺度气候对动物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于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生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