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关红团队提出蚊虫全生物操作防控新概念

  蚊虫在吸食新的易感宿主血液时传播多种具有严重危害的蚊媒病原体,如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疟原虫等。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化、国际旅行和贸易等因素,蚊虫及其传播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进一步扩大,给受影响的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然而,目前针对这些传病蚊虫的杀虫剂和环境控制策略在减少疾病负担方面只能起到适度的作用。了解和操纵蚊虫共生体(即蚊虫及其常驻微生物群)与这些蚊虫传播给人类和动物的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开发出新的、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控制蚊虫传播的疾病。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关红团队撰写了相关综述文章,从共生体的角度重点研究了微生物群、蚊虫和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文章回顾了重要微生物对蚊虫宿主的生理影响,探讨了蚊虫共生体与蚊媒病原体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微生物群诱导的宿主免疫激活和Wolbachia介导的病原体阻断;其次,文章讨论了蚊虫宿主和生态因素对其微生物群的潜在调节作用,尤其是对初始微生物群获得和组成的影响。最后,对蚊虫共生体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对一些新兴的蚊虫或蚊媒疾病防控技术的优劣进行了分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关红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荣儿,王琦琦和吴润标为共同第一作者。相关综述论文以题为“Holobiont perspectives on tripartite interactions among microbiota, mosquitoes, and pathogens”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The ISME journal上。这项工作得到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6-023-01436-7

图1:共生体操纵用于蚊虫防控和病原体传播的一般策略。

图2:蚊虫内共生微生物群的获得和组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