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届国际鼠类生物学与治理大会暨第16届鼠类与环境研讨会在德国波茨坦成功召开

  由德国波茨坦大学和德国联邦农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组织承办的第6届国际鼠类生物学与治理大会(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dent Bi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6th ICRBM)暨第16届鼠类与环境研讨会(The 16th Rodent et Spatium, The 16th R&S)于93-7日在德国波茨坦成功召开。共有来自50余个国家的约3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国22位来自全国不同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共安排了5个大会报告,分别是Hannu Yionen教授的“北方田鼠群落中的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全球变化中的行为和存活竞赛(Predator-prey interaction in the boreal vole community-behavioral and survival game in the changing world)”、James Ross教授的“新西兰2050年无鼠化-幻想还是现实?(Rat-free New Zealand 2050-fantasy or reality?)”、Charley Krebs教授的“鼠类种群生物学的5个关键领域(5 critical areas for rodent population biology)”、Rick Ostfeld教授的“全球变化中蜱传疫病的生态学(The ecology of emerging tick-borne diseases in a changing world)”和Simmon Sommer教授的“对人类所致变化的响应-野生动物健康的生态学及基因组驱动因素(Response to human-induced changes -ecological and genomic drivers of wildlife health)”。大会报告全面体现了当前鼠类生物学与治理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 

  大会还组织了145个口头报告、108份墙报,归为9个专题:1)鼠类行为;2)形态与功能;3)对人类所致变化的响应;4)鼠害治理;5)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6)分类-遗传;7)种群动态;8)谱系地理学;9)未来鼠害控制技术;以及1个研讨组:鼠类及疾病传播。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 

  这此会议为ICRBMR&S首次联合举行的学术会议,代表来自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5大洲,体现出研究者的广泛性和世界性。鼠类行为、种群动态、鼠传疾病、鼠害治理、鼠类生态系统功能是本次会议的主流和热点。在鼠类行为研究中,个性研究受到重视;在鼠类种群动态研究中,长期监测和数据积累仍然是关键;鼠类与植物、寄生物、微生物关系研究是一个发展趋势。谱系地理学、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也颇受关注。 

  在本次会议上,基于其在鼠类生物学与治理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Herwig Leirs教授被授予ICRBM“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1-2人,旨在奖励和表彰世界范围内在鼠类生物学与治理研究领域做出具有国际领先科研成果,并在推动ICRBM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中方参会部分代表

张知彬研究员(右二)和Herwig Leirs(左二)荣获ICRBM“终身成就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