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新西兰召开

  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我国动物学跨越发展,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国际动物学会(ISZS)和新西兰梅西大学自然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于2019年12月2日至12月7日在新西兰梅西大学共同召开了“第十一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由梅西大学自然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承办,得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梅西大学、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IAPA)、Lotek新西兰有限公司的支持。来自18个国家的146名科学家及学生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动物保护与动物学研究”。本届会议是自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ISIZ)创办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国外召开。

  开幕式由梅西大学纪维红副教授主持,新西兰环境局自然保护部官员Daniel Harrison、梅西大学自然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Dianne Brunton教授、国际动物学会主席张知彬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国际动物学会办公室主任熊文华博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国际动物学会及学会主办的SCI双月刊《Integrative Zoology(整合动物学)》工作进展。开幕式上,会议还为《庆祝国际国际动物学大会创始130周年、国际动物学会成立15周年画册》举行了揭幕仪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乔格侠研究员、Dianne Brunto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aniel T. Blumstein教授、比勒陀利亚大学Andre Ganswindt教授、张知彬研究员、纪维红副教授共同为画册揭牌。

  新西兰环境局自然保护部官员Daniel Harrison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新西兰对动物的保护情况,多数动物物种均为新西兰特有物种,并称新西兰是地球上动物宜居生存空间。

  梅西大学自然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Dianne Brunton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她介绍说,新西兰的生态修复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生态系统和物种恢复的成功案例,梅西大学的自然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全世界各地的生态学工作者交流、分享工作经验。

  国际动物学会主席张知彬研究员介绍了国际动物学会宗旨和过去15年取得成就,指出解决世界当前面临的动物问题依然需要依靠整合动物学的方法和思路。他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国际动物学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感谢梅西大学为这次会议组织提供了帮助,感谢承办方为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付出的努力。

  大会共安排了7个大会报告,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aniel T. Blumstein教授的“保护行为学:恐惧因素的作用(Conservation behaviour: A fearful perspective)”、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的“为什么对抗者开展合作:来自种子-鼠类系统中的一些证据(How and why antagonists cooperate? Some evidences in seed-rodent system)”、新西兰梅西大学Dianne Brunton教授的“岛屿、保护与研究:人为迁移诱导的隔离对鸟类鸣叫文化进化的影响(Islands,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translocation-induced isolation on the cultural evolution of bird song)”、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Chris Weldon教授的“生活史演变对营养摄入目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Consequences of life history evolution for nutritional intake targets and oxidative stress)”、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Andre Ganswindt教授的“排泄物类固醇分析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生殖功能对应激的反应(Faecal steroid analysis for monitoring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responses to stressors in wildlife)”、中国西北大学郭松涛教授“灵长类动物保护——一种整合方法(Primate conserv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新西兰梅西大学James Dale教授的“鸟类保护和比较方法(Avian conserva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这些大会报告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当前整合动物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

  大会还组织了73个口头报告、34份墙报,归为10个专题:1)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2)无脊椎动物进化与生态;3)脊椎动物的行为生态、进化和保护;4)人类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冲突与共存;5)城市作为一个新的生态位;6)无脊椎动物行为;7)生活在边缘:极端环境中的动物;8)候鸟与进化;9)野生动物疾病;10)动植物互作与协同进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墙报及自由交流时间,不仅增加了对动物学领域新的了解,而且创造了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本次大会从学生参会者中评审出了3个优秀墙报、2个优秀口头报告。张知彬主席、Anne Wignall博士等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随后,张知彬研究员在闭幕式上进行大会总结,他总结说,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感谢各位报告人的贡献,感谢会议承办方的辛勤付出,欢迎与会代表积极参加2020年在南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国际动物学大会。

  会后,还组织了3个培训及实地考察活动,包括蒂利蒂利马唐伊岛——岛屿生态系统修复示范、陶哈拉努伊地区公园——沿海“大陆岛”生态系统修复示范、新西兰生态系统与芒格陶塔伊山内陆生态系统修复示范。新西兰是一个生物入侵严重的国家,人为带来的鼠类、食肉兽成为岛屿鸟类的杀手,已造成许多土著种灭绝。因此,入侵种的防控和治理极为迫切。这次会议让参会者真正感受到了新西兰在动植物保护上面临的巨大挑战,并探讨了合作的机会。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参加会议,开阔了眼界,交流了学术,结交了伙伴。

  国际动物学会(ISZS)是首个隶属于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并在中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动物学科国际组织,秘书处挂靠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其前身是1889年创立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动物学大会。国际动物学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在世界各地主办4届国际动物学大会;11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2006年编辑出版学会官方SCI刊物《整合动物学》(Integrative Zoology),2018年影响因子2.14,位列全球动物学SCI期刊前12.35%(21/170);发起、承担、协调若干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和联盟工作,如BCGC、FAO-APFISN、亚太野生动物疫病网络、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等;主办承办7期动物科学国际教育与培训班。过去十五年,国际动物学会对推动世界范围内动物学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了国际整合动物学发展。

图1. 部分会议代表合影

图2. 新西兰环境局自然保护部官员Daniel Harrison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3. 梅西大学SNCS院长Dianne Brunton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4. 国际动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5. 为庆祝国际动物学大会(ICZ)成立130周年和国际动物学会(ISZS)成立15周年而发行的画册揭牌仪式

图6. 大会报告现场

图7. 茶歇时间在自由交流

图8. 国际动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在闭幕式上总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