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动物科学大家谈---动物保护与生态安全”活动
2020年11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承办的“动物科学大家谈---动物保护与生态安全”活动在动物研究所B105会议室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副所长主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副所长(主持工作)为本次活动致辞,他指出作为国际一流的国家科研机构,动物研究所在92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并将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动物科学研究方面的大家,他们的担当和国际视野,值得科研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深刻领会和学习。
康乐院士以“蝗灾的秘密:苯乙腈(PAN)和4-乙烯基苯甲醚(4VA)两种信息素的平衡”为题,在介绍蝗灾的巨大危害,以及蝗虫及蝗灾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研究组从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对飞蝗群居信息素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鉴定和验证,发现和确立了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这被认为是人类对蝗虫聚群成灾认识的重大突破。
魏辅文院士以“野生动物保护基因组学研究”为题,在介绍物种灭绝历史、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现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中国保护基因组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研究为例,重点介绍了基因组学研究在野生动物种群历史、趋同演化、协同演化、能量代谢,以及濒危过程及原因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这些研究结果对揭示野生动物的进化历史和濒危机制,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乔格侠副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感谢两位院士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讲述基础研究如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两位院士的杰出工作,为我们树立了科学研究的优秀标杆和典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国范围内,有13万人通过中国科讯的直播平台观看了两位院士的精彩报告,起到了很好的科学知识传播的效果,这也正是我们举办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
康乐院士做“蝗灾的秘密”的报告
魏辅文院士做“野生动物保护基因组学研究”的报告
詹祥江副所长(主持工作)致辞
乔格侠副所长主持“动物科学大家谈-----动物保护与生态安全”活动
11月12日上午,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党支部和动物研究所党委在动物所联合开展“信念·传承·奋斗”主题党日联学活动。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于英杰,副局长孙德刚、齐涛及全局党员干部,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9月27-29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
党委书记、副所长聂常虹做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动物所改革创新发展》的报告,从“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