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在PNAS上发表有关生物从咸水迁移到淡水引起物种分化的研究成果

2011年8月PNAS刊登了李枢强研究员领导的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与斯洛文尼亚合作团队的研究结果“Eocene habitat shift from saline to freshwater promoted Tethyan amphipod diversification”(August 15, 2011;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08/11/1104636108.abstract)。这一研究验证了生态机遇(Ecological opportunity)促进物种分化的假说。该研究以在北半球淡水和咸水中分布的115种钩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序列构建系统树,首次提出淡水钩虾起源于古地中海,并在4300万年前(始新世)由咸水迁移到淡水。原来在咸水中生活的钩虾物种分化缓慢,进入淡水环境后进化速度却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分化和近期的两次变缓。生物地理学研究证实钩虾的迁移是由古地质与古气候变化引起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切断了古地中海与太平洋、印度洋的联系;同时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导致欧洲西部陆地面积的增大。随着古地中海的萎缩和欧亚陆地面积的增加,北半球淡水的表面积相应增加,为钩虾迁移至淡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机遇。其中土尔盖海峡(Turgai)的干涸,更是加快了物种分化进程。但从1400万年前起,随着淡水钩虾物种的增加,物种形成速度减慢。
淡水中生活着至少10万种生物,但淡水只占地球上水总量的0.01%;海洋里生活着21万种生物,但海水占地球上水总量的97.3%。科学界对淡水和海洋中物种数量的不均衡现象长期感到困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启动了相关研究计划,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此次发表的学术论文解释了生物从咸水迁移到淡水引起物种分化的历史。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