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博物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狩猎与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会

日前,7名美国人分别通过国内的旅行社等代理机构,提出赴青海省都兰国际狩猎场采集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标本的行政许可申请,并最终以代理旅行社撤销申请暂落帷幕,引发社会热议。网上对狩猎,有理解与支持的声音,当然,也有一些不理解和反对的呼吁。

针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国家动物博物馆于2011年9月1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组织了“狩猎与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会,提供一个平台让对关心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问题的人士充分的发表意见,相互交流。交流会吸引了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自然保护组织、新闻媒体以及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爱好者共计40多人参加。本次交流活动对国际狩猎(战利品狩猎)、人兽冲突、狩猎形式、国内外狩猎管理法律规制、未来狩猎活动发展、动物福利、生命伦理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本次交流会以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对青海湖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都兰国际狩猎场等地进行调查的情况为起点,探讨我国野生动物狩猎的可行性。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负责人、《消逝中的荒野——中国西部野生动物保护》译者张颖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保护国际(CI)中国代表张立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汪松;公益动物保护律师蔡春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仁宗;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黄乘明研究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他与会嘉宾也表示,狩猎对野生动物种群有调控作用。在科学狩猎的前提下,猎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顶级捕食者的角色,对过快增长而又缺乏自然天敌的野生动物种群起到了调控的作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自身的消耗,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群健康地增长,而且可发挥出资源动物的最大效能。

作为国内最大的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国家动物博物馆认为:保护野生动物是永恒的主题,开展科学和合理利用也是一个主题,和谐和可持续地发展不等于极端的保护。国家动物博物馆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进一步联系各方人士来共同探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向公众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和保护动物之理念。

本次交流活动,是由国家动物博物馆负责策划和组织,并得到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公益组织、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当天下午出版的《法制晚报》等媒体及时做了快速报道,其他媒体也将陆续报道本次活动。

       黄乘明代表国家动物博物馆感谢嘉宾和媒体朋友光临

       光临交流会的嘉宾和媒体朋友

        嘉宾汪松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