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十大事件” 评选结果

2024年3月 11 日至2024年3 月 15 日期间,全所职工、研究生和离退休人员共计345人,通过线上和线下投票方式对我所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0条候选条目和十大事件23条侯选条目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动物研究所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和十大事件。

其中康乐院士研究团队:飞蝗大规模种群形成维持机制及人工操控以264票的高分排名十大科技进展榜首;“动物研究所多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以253票的高分排名十大事件榜首。

在此也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我所十大科技进展和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的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入选条目

1,票数(264):康乐院士研究团队:飞蝗大规模种群形成维持机制及人工操控  

蝗虫的大规模聚集与高密度种群的维持是蝗灾暴发的关键基础。群聚信息素4VA不仅能招募新的个体加入群体,同时能够加快个体表现出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群居型行为,在种群密度增高后,蝗虫联用黑-棕警戒体色与警戒信息素PAN共同防御天敌捕食和抑制种群内个体互相蚕食,保障了种群的发展。同时,蝗虫脑中由miR-8-5p调控的谷氨酸-GABA平衡调控了蝗虫群居型行为,群居型蝗虫通过更快的衰老死亡过程减少资源浪费,为后代保留更多的资源,保障了群聚特征的跨代传递。这些成果不仅共同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驱动因子与调控机制,同时也为后续绿色可持续防控蝗灾暴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Guo, X.J., Kang*, L. 2024.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Locusts: Trade-off between Migration and Breeding.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Accepted.

2.Yang, M.L., Du, B.Z., Xu, L.L., Wang, H.M., Wang, Y.L., Lin, K., He, G.F., and Kang*, L. 2023. Glutamate-GABA imbalance mediated by miR-8-5p and its STTM regulates phase-related behavior of locusts. PNAS, 120(1): e2215660120.

3.Li, J. ①, Wei, L.Y. ①, Wang, Y.S., Zhang, HK., Yang, P.C., Zhao, Z.W., and Kang*, L. 2023. Cytosolic and 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s mediate the locust phase transition via divergence of translational profiles. PNAS, 120(1): e2216851120.

4.Yang, J., Yu, Q.Q., Yu, J., Kang*, L., and Guo*, X.J. 2023. 4-Vinylanisole promotes conspecific interaction and acquisition of gregarious behavior in the migratory locust. PNAS, 120, e2306659120. 10.1073/pnas.2306659120.

5.Guo, S.Y. ①, Hou, L. ①, Dong, L.S., Nie, X., Kang*, L., and Wang*, X.H. 2023. PLIN2-induced ectopic lipid accumulation promotes muscle ageing in gregarious locust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7:914-926.

6.Chang, H.T., Cassau, S., Krieger, J., Guo, X.J., Knaden, M., Kang*, L., Hansson*, B., 2023. A chemical defense deters cannibalism in migratory locusts. Science 380, 537–543.

  第2名,票数(253):刘光慧/曲静研究团队等: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人类基因组是生命活动的“密码本”,非编码序列约占98%,其中8%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是数百万年前古病毒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遗迹。然而,古病毒序列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尚未开拓的科学疆域。研究团队利用多学科交叉手段,揭示人类基因组中沉睡的古病毒“化石”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可因表观遗传失稳等因素被再度唤醒、进而包装形成病毒样颗粒并驱动细胞和器官衰老的重要现象。并据此提出古病毒复活介导衰老程序性及传染性的理论以及阻断古病毒复活或扩散以实现延缓衰老的多维干预策略。通过对人类基因组中蛋白编码区域的“逆老”基因进行系统排查,发现可重启人类干细胞、运动神经元和心肌细胞活力,逆转关节软骨、脊髓及心脏衰老的新型分子靶标,并构建一系列针对器官退行的创新干预体系。以上发现为衰老生物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为衰老及老年慢病的科学干预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有益的基础。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相关成果被Cell Press遴选为Cell头条论文,Cell、Nature Reviews等杂志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Liu X, Liu Z, Wu Z, Ren J, Fan Y, Sun L, Cao G, Niu Y, Zhang B, Ji Q, Jiang X, Wang C, Wang Q, Ji Z, Li L, Esteban CR, Yan K, Li W, Cai Y, Wang S, Zheng A, Zhang YE, Tan S, Cai Y, Song M, Lu F, Tang F, Ji W, Zhou Q, Belmonte JCI, Zhang W*, Qu J*, Liu GH*. Resurrection of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during aging reinforces senescence. Cell. 2023. 186(2):287-304.

2.Sun S, Li J, Wang S, Li J, Ren J, Bao Z, Sun L, Ma X, Zheng F, Ma S, Sun L, Wang M, Yu Y, Ma M, Wang Q, Chen Z, Ma H, Wang X, Wu Z, Zhang H, Yan K, Yang Y, Zhang Y, Zhang S, Lei J, Teng ZQ, Liu CM, Bai G, Wang YJ, Li J, Wang X, Zhao G, Jiang T, Belmonte JCI, Qu J*, Zhang W*, Liu GH*. CHIT1-positive microglia drive motor neuron ageing in the primate spinal cord. Nature. 2023. 624(7992):611-620.

3.Jing Y, Jiang X, Ji Q, Wu Z, Wang W, Liu Z, Guillen-Garcia P, Eseban CR, Ready P, Horvath S, Li J, Geng L, Hu Q, Wang S, Belmonte JCI, Ren J*, Zhang W*, Qu J*, Liu GH*. Genome-wide CRISPR activation screening in senescent cells reveals SOX5 as a driv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of rejuvenation. Cell Stem Cell. 2023. 30(11):1452-1471.

4.Ye Y, Yang K, Liu H, Yu Y, Song M, Huang D, Lei J, Zhang Y, Liu Z, Chu Q, Fan Y, Zhang S, Jing Y, Esteban CR, Wang S, Belmonte JCI, Qu J*, Zhang W*, Liu GH*. SIRT2 counteracts primate cardiac aging via deacetylation of STAT3 that silences CDKN2B. Nature Aging. 2023. 3(10):1269-1287.

  第3名,票数(241):王红梅/郭帆/李伟研究团队:揭开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与不孕不育和发育源性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理解其调控机制,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和伦理局限,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一直是“黑匣子”的状态。研究团队以食蟹猴为模型,率先开发胚胎3D体外培养体系,并结合体内胚胎,首次绘制了胚胎原肠运动至早期器官发生阶段的细胞图谱及分化机制、诠释了全妊娠周期胎盘细胞谱系及功能特征。研究以长文发表在Cell(封面文章),Nature和Dev Cell,受到Nature News专访。这些研究填补了灵长类原肠运动至早期器官发生阶段的多个知识空白,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灵长类研究的国际引领地位。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Zhai J, Xu Y, Wan H, Yan R, Guo J, Skory R, Yan L, Wu X, Sun F, Chen G, Zhao W, Yu K, Li W*, Guo F*, Plachta N*, Wang H*. Neurulation of the cynomolgus monkey embryo achieved from 3D blastocyst culture. Cell 2023, 186(10), 2078-2091.e18. (cover story)

2. Zhai J, Guo J, Wan H, Qi L, Liu L, Xiao Z, Yan L, Schmitz DA, Xu Y, Yu D, Wu X, Zhao W, Yu K, Jiang X*, Guo F*, Wu J*, Wang H*. Primate gastrulation and early organogenesi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Nature 2022, 612(7941), 732-738.

3. Jiang X, Zhai J, Xiao Z, Wu X, Zhang D, Wan H, Xu Y, Qi L, Wang M, Yu D, Liu Y, Wu H, Sun R, Xia S, Yu K, Guo J, Wang H*. Identifying a dynamic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of the cynomolgus macaque placenta spanning during pregnancy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Developmental Cell 2023, 58(9), 806-821.

  第4名,票数(209):魏辅文院士研究团队:兰花螳螂伪装表型创新的演化机制

伪装是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关键适应性策略。伪装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兰花螳螂是拟花最典型的代表。本研究通过基因组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兰花螳螂体色和形态伪装表型的演化机制,构建了兰花螳螂和枯叶螳螂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现了Scarlet基因参与兰花螳螂伪装体色关键色素--眼黄素的合成,揭示了Cuticle和Wnt信号在“花瓣状”股骨形态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胰蛋白酶基因家族为适应昆虫食性和依赖蜕皮激素的体型性二型进化的证据。本研究为螳螂目昆虫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数据支撑,同时,也为野生动物功能性状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Huang, G.#, Song, L.#, Du, X., Huang, X., & Wei, F. (2023). Evolutionary genomics of camouflage innovation in the orchid mant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1), 4821.

  第5名,票数(208):黄仕强/王红梅/漆洪波/李伟研究团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灵长类多组织器官妊娠期代谢重编程

本研究以食蟹猴非妊娠期和妊娠早期、中期、晚期23种组织器官为研究对象,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灵长类妊娠期间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网络动态演变,及共享的关键差异代谢通路和代谢物。利用人类胎盘滋养层细胞、胰腺祖细胞、肝脏祖细胞、心肌细胞和肌肉细胞验证了关键差异代谢物的潜在重要功能,并在人类正常妊娠孕妇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液中初步验证了食蟹猴代谢组数据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为全面了解灵长类母体如何适应妊娠带来的代谢挑战奠定了重要基础。本研究成果已在2024年2月1日发表在Cell期刊上,得到Science新闻专访及多家媒体新闻报道。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Yu D#, Wan H#, Tong C#, Guang L#, Chen G#, Su J#, Zhang L, Wang Y, Xiao Z, Zhai J, Yan L, Ma W, Liang K, Liu T, Wang Y, Peng Z, Luo L, Yu R, Li W*, Qi H*, Wang H*, Shyh-Chang N*. A multi-tissue metabolome atlas of primate pregnancy[J]. Cell, 2024, 187: 764-781.e714.

2. 黄仕强,王红梅,余带男。皮质激素的制药用途:CN2022113707903。(专利申请中)

3. 黄仕强,王红梅,余带男。棕榈酰肉碱的制药用途:CN2022113736643。(专利申请中)

  第6名,票数(203):国家干细胞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GB/T42466-2023)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主导,联合16家单位合作,经多次各部委的联合会议论证,最终于2023年9月23日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人多能干细胞和小鼠多能干细胞的采集和接收、复苏和培养、冷冻与储存、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样本库管理上有了标准技术支撑,对于推动我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干细胞领域后续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先行示范。该标准的发布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到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并且入选中国科学院年度工作报告。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GB/T 42466-2023)

  第7名,票数(194):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库:标本资源馆藏量突破1000万号

经统计,2023年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库增加馆藏标本约50.3万号,总馆藏量达到1020万号,成为我国乃至亚洲首个达到千万级别生物标本馆藏机构和资源共享平台。动物所标本馆自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建设发展,不断扩展资源收集范围和途径,于2019年联合院内外13家动物标本资源重要保藏单位,被科技部和财政部认定为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成为集动物标本资源收集、保藏管理、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第8名,票数(186):王皓毅/张勇研究团队:合作开发新型TnpB微型基因编辑工具

       该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对TnpB相关靶向基因编辑系统的大规模挖掘方法,并首次对多样性极其丰富的TnpB核酸酶进行了大规模挖掘,从而鉴定到了33个在原核系统具有靶向编辑活性的TnpB蛋白,其中5个在真核系统具有活性。该研究同时建立了适用于TnpB编辑器的大规模筛选体系,进一步证明了TnpB在转座子扩张中的功能,并对这一类编辑器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解析,从而获得了目前最小的具备原创知识产权的微型基因编辑器。考虑到体内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经常因Cas蛋白过大而递送受限,这一成果将推动相关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Xiang G#*, Li Y*, Sun J*, Huo Y*, Cao S, Cao Y, Guo Y, Yang L, Cai Y, Zhang Y#, Wang H#,“Evolutionary mi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npB nucleases identify efficient miniature genome editor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3; Online. (IF 2022 - 46.9, 5年平均59.1)

2. 专利:TnpB-Based Genome Editor,发明专利,王皓毅、项光海、张勇、李源清、霍雍元、孙晶,申请号:PCT/CN2023/107697,申请日期:2023-07-17.

  第9名,票数(178):焦建伟研究团队:首次解析迄今最全面的人脑多区域时空发育图谱及规律

脑发育是脑科学领域的难题,也是百年来神经生物学家一直试图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人脑发育过程中的存在急速扩张,且细胞组成复杂、功能特性多样。这对于探索早期发育,特别是区域特化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研究团队追根溯源,通过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以迄今为止最广的时间跨点和最大的多脑区面积首次解析了人脑发育神经干细胞的异质性及特化功能,为了解人脑发育、神经元的区域特化和相关疾病提供了宝贵资源,该突破为助力治疗脑疾病提供了线索,标志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科学家在人脑空间组学研究领域挤进世界第一梯队。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Li Y, Li Z, Wang C, Yang M, He Z, Wang F, Zhang Y, Li R, Gong Y, Wang B, Fan B, Wang C, Chen L, Li H, Shi P, Wang N, Wei Z, Wang Y, Jin L, Du P, Dong J, Jiao J. Spatiotemporal transcriptome atlas reveals the regional specification of the developing human brain. Cell. 2023; 186(26):5892-5909.e22

  第10名,票数(166):屈延华/杨奇森/雷富民研究团队:鸟兽团队合作研究以“鸟兽同穴”为例揭示气候变化下的伞护种效应    

“伞护种”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里重要的 概念,评估“伞护种”能否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继续为其庇护物种提供“伞护效应”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物种栖息地的变化,不明确其它因素(如遗传适应) 的变化模式。因此,我们以青藏高原生态关键种-高原鼠兔,及它的两种共生鸟类-白腰雪雀和棕颈雪雀-为研究对象,探讨“伞护种” 的生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物种间有着相似的适应与响应模式,暗示基石种(高原鼠兔)可作为伞护种反映受益类群(雪雀)的气候变化风险,且能够在时空尺度上持续为受益类群提供“伞护效应”。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专利、标准等)

1. 该研究以“Alpine burrow-sharing mammals and birds show similar population-level climate change risks” 为题发表在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3年度十大事件入选条目

1,票数(253):动物研究所多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动物研究所刘光慧、曲静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团队合作成果“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入选。

当天,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动物研究所刘光慧、曲静团队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团队合作成果“衰老的程序性机制及重置策略”,动物研究所王红梅、郭帆、李伟团队和昆明理工大学谭韬、季维智团队合作成果“揭开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入选。

2023年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及2023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动物研究所“我国科学家揭示衰老新机制”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票数(217):动物研究所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一批重要科研产出

动物研究所2023年度牵头承担重大科技计划60余项、合同额超1.3亿元,其中杰青4项、优青3项、重点研发计划2项、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团队1项。发布国家标准1项;发表SCI论文512篇,其中Cell 6篇,Science、Nature各1篇。

3,票数(209):“动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动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器官再生与智造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

2023年1月19日、12月19日,“动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动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器官再生与智造重点实验室”分别正式获得中国科学院批准进入建设期,正式启动建设。

4名,票数(202):动物研究所启动“IOZ Friday Seminar”系列活动

为了更好地营造研究所积极活泼的学术氛围,促进所内外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充分讨论和酝酿,研究所启动“ IOZ Friday Seminar”常规性学术交流活动。自2023年9月27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4期,邀请康乐院士、德国基尔大学Stanislav Gorb院士、密西根大学张建之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9位领军科学家进行高水平学术报告与交流活动,吸引超过1200名所内外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活动。

5,票数(197):动物研究所“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工建设

“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装置)于2020年启动论证,经过近四年的持续深化和不懈努力,于2023年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2023年4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9月初步设计方案获批,12月初步设计概算获批。2024年1月28日,HOPE装置项目启动会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顺利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怀柔区相关领导对项目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对动物研究所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并预祝项目早日建设完成,早出重大成果。

6,票数(196):动物研究所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建所95周年主题报告会顺利召开

2023年12月28-29日,为更好地营造研究所活泼开放、交叉融合的学术氛围,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推动“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实落地,动物研究所召开了“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建所95周年主题报告会”。此次学术年会历时两天,包括“十四五”规划三个主攻方向、四个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领域负责人年度进展和未来计划报告在内十余个高水平报告,累计超千人线上线下共襄学术盛宴。

7,票数(183):由魏辅文院士牵头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中国西部生态屏障建设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专题, 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咨询报告。

在5位领域知名科学家的带领下,经过院内外23个单位70余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专题面向国家生态安全重大需求,重点研究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建设、构筑生态屏障中的重要作用。在梳理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献情报信息和专家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从国际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做整体分析,兼顾全球-中国-热点/ 不同区域3个层次的战略需求和存在问题,从本底性、前沿性和对策性三个方面考虑包括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监测体系、人才队伍,区域威胁因素、跨界(比如蒙古、南亚、东南亚)生态安全、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的惠益、遗传资源分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形成了国家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提出了未来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3个战略性重大任务、6个关键性科技任务和4个基础性科技任务建议。

8,票数(174):动物研究所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74周年、动物研究所建所95周年文艺展演活动圆满举办

11月22日,动物研究所举办“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74周年、动物研究所建所95周年文艺展演”,全所职工、学生、离退休老干部近三百人参加庆祝活动。充分展现动物所人团结奋进、凝心聚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党和国家、对科学院和研究所的无限热爱。

9,票数(173):动物研究所贯彻落实院党组决策部署,提出建制化攻关与PI制双轨并行的“动物所方案”

动物研究所贯彻落实院党组“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总思路,以及“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大使命,经充分研讨,探索并逐步推动建制化体制化科研组织模式建设。通过重点实验室重组、自主部署前瞻项目、做大做强科研平台等举措,确定以学科群为基础的建制化攻关与PI制双轨并行、以自主部署项目为引导、以分类评价为激励的“动物所方案”。

10,票数(170):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多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活动

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各类重大科普活动,影响力显著提高,参观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本馆承办了“科学与中国”之夜、公众科学日、“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五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全国生态日宝兴主题日等各类大型科普活动。全年在电台、电视台录制或直播科普节目150余期;“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著译书系”出版50余本图书,以及“兽”护家园特展,均获多个奖项。全年接待观众近50万人次,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本馆在宣传动物所科研成果、科学家精神,服务好广大职工和学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博物馆界、科普界增大了话语权与影响力。

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投票得分排名(由事件选中率得分)

1.    李思学(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10

2.    宁立娜(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10

3.    林宇 (综合事务部) 得分:10

4.    姜楠 (学会期刊与文献部) 得分:9

5.    贺鹏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得分:9

6.    李瑾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7.    刘鹏(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得分:9

8.    游万邦(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9.    曲静(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10.  李明(综合事务部) 得分:9

11.  马慧静(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9

12.  王远(人力资源部) 得分:9

13.  马红燕(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14.  王俊杰(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15.  韩玉岭(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16.  陆翊 (党群工作部)  得分:9

17.  王炳艳(财务资产部) 得分:9

18.  刘端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19.  韩之明(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20.  曾治高(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9

21.  马娟(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得分:9

22.  王磊 (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得分:9

23.  张映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24.  姚子月(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9

2023年度十大事件投票得分排名(由事件选中率得分)

1.    姜楠(学会期刊与文献部) 得分:9

2.    贺鹏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得分:8

3.    李瑾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4.    刘鹏 (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得分:8

5.    王英男(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得分:8

6.    马帅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7.    吴若晨(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8.    杜婉妮(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9.    金海京(退休人员)  得分:8

10.  范一锴(园区规划与管理部) 得分:8

11.  李晓兵(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2.  陈增龙(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3.  翟巍巍(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4.  沈玉翠(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5.  王雅男(党群工作部) 得分:8

16.  王喜凤(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7.  胡小瑜(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8.  李灿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19.  刘宁(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0.  张学英(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1.  邓玲玲(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2.  林羲雯(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3.  马驰(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4.  吴雅静(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5.  徐蒙 (科研与战略规划部) 得分:8

26.  葛静茹(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7.  张琼(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28.  苏靓(国家动物博物馆) 得分:8

29.  张宁(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得分:8

30.  李静(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得分:8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