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自然科学类场馆科普培训班在京举办

  第七届全国自然科学类场馆科普培训班于2017年11月22-24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办。本届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会党委、中国动物学会及国际动物学会党建活动小组联合主办,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北京动物园和北京自然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此次培训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科普教育与自然保护”。主要面对全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科技中心、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大中小学校、科普机构、自然保护组织,以及从事与科普、自然保护有关的个人、关爱科普和保护的爱好者。

  培训班开幕式由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博士主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聂常虹、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正旺、北京动物园副园长张成林、自然行网络科技联合创始人种瑞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孙忻、中国动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永文也参加了开幕式。聂常虹书记代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提到:“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这也是我们把本届培训班的主题定为‘科普教育与自然保护'的指导思想所在。”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正旺教授就我国的科普工作现状和未来做了回顾和展望,期望培训班学员能有所收获。

  我们举办科普培训班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针对科普场馆、自然保护机构等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授课培训,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升全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大学或中学的标本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从事科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各博物馆、科技场馆等的科普工作。自2011年以来,每届培训班我们邀请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大学或研究院所内工作的相关专家就不同的主题展开授课和培训。六年来,我们在科普理论学习、科普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科普展览与设计、科普写作、科普户外活动策划、科普创作与创意、动物分类学等方面组织了相关培训,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每年一届的培训班都是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从事与科普研究和动物保护有关的科普人员的隆重集会,充分体现了一线科普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诉求,同时显现了科普场馆中科普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培训班自今年开始采用线上报名的方式,培训班经过紧张筹备和学员的踊跃报名,全国有40余家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科研院所、大学和中学学校、动物园、公园、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报刊、非政府组织、教育咨询机构以及个人参加,总计117余名学员。此次培训班还资助了2位分别来自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内蒙古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的学员往返旅费、培训期间的食宿。

  培训班举行三天,分别邀请了五位我国科普教育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授课,以及中国科协科普部传播处黄晓春副处长为学员们解析我国的科普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其中林业部/国家林业局的高级工程师、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成员、国合会保护地项目专家组成员沈孝辉以“大自然做得更好——解析人为干扰与自然干扰”用一些经典案例介绍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尤其那句“一旦人为干扰的破坏力超出了自然的修复力和自净力,那么生物圈的循环系统就将失调,生命维持系统就会崩溃,人类文明将告衰落或直至终结。”给在场的学员很大的震撼。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雷光春教授全面讲述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其机遇”,介绍了中共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视。雷教授介绍了“鄱阳湖水里枢纽对湿地与越冬水鸟影响及对策研究报告”,结论之一,目前从鄱阳湖湿地生态与候鸟保护的角度考虑,没有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需求;如果最终决策要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应密切监测鄱阳湖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并将鄱阳湖列入《湿地公约》的蒙特勒记录,密切监测带来的生态风险,及时评估生态风险,制定预防风险的方案,定期向《湿地公约》秘书处和缔约方大会报告鄱阳湖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和国家采取的措施。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北大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及山水执行主任吕植作了题为“从大熊猫到雪豹—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可能”报告,她结合20多年的实地开展大熊猫、雪豹的保护研究工作,从大熊猫的以竹为生、不会繁殖、近亲交配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的观察、保护研究,得知大熊猫消化道和取食行为适应以竹为生的方式;野外大熊猫可以正常繁殖;野外大熊猫并非近亲繁殖,遗传多样性足够大。保护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公里的修建、围栏的修建,移民、放牧等对熊猫栖息地有影响。我国对待森林资源态度变化,从利用森林到保护森林,伐木员变为护林员,保护了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地群众参与到物种保护工作,采取一种激励方式,是一种可持续而又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保护生物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的“保护生物学:起源、理论与实践”使学员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一次知识的冲击。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保护教育主管邓晶用大量的图片和北京动物园保护教育案例讲述了“综合保护与公众教育——动物园保护教育发展”;中国科协科普部传播处副处长黄晓春授给学员解读《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和《科普十三五规划和科普信息化建设》。这些授课教师就他们各自研究和熟悉的自然保护与保护教育领域分别介绍了目前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成果、学科的历史和变化、保护教育的具体实践。

  在授课期间,学员还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馆交流、学习。国家动物博物馆收藏各类动物标本约570万号,是集动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动物标本收藏和动物科学知识普及三位一体的科研、收藏和科普基地,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动物标本收藏中心。

  本次培训是第七届,7年来了我们认真总结不断进取,及时了解学员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无论是培训的质量和参加培训的人数和参加单位数量均在提高,我们更是坚持聘请业内顶尖级的、热心科普宣传工作、讲课技术精湛的专家。培训人数从最初的50-60人,上升到目前100余人;参加单位明显增多,从最初的单纯的科技场馆工作人员报名,直至今日,大学、高中、初中的教师也不断参与其中,甚至社会公益机构和热心科普的个人都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很多参会者也希望中国科学院能始终如一的引领中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举办更多的知识培训。作为主办方,我们更加认识到科学普及、科学传播对于公众、老百姓的科学素养提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而科学普及工作者更有必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文化的最新进展,熟悉自己需要普及的领域的学科动态,才能与时俱进地将这些知识普及、传播给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我们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应该更好地发挥我所自身的学科优势、专家优势,调动广大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自然保护或保护生物学在各个场馆、科普机构,以及在国家、社会中愈来愈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文/陈迟 摄/买国庆)

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聂常虹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正旺教授讲话

张成林副园长作报告

沈孝辉先生作报告

 

雷光春教授作报告

吕植教授作报告

蒋志刚教授作报告

邓晶作报告

黄晓春副处长作报告

部分学员代表领取结业证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