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研究成果“证实大熊猫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入选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08年1月31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召开“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顺利传回推测数据”等11项新闻(最后两项得票数一致,并列入选)入选。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组与西华师范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成果的新闻条目“证实大熊猫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成功入选。本次评选出的新闻是从符合评选条件的197项推荐新闻中经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有关全国学会负责人等1600余位专家评选出来的。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生种体型大小变化、食物特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破碎化、圈养种群繁殖衰退和竹子开花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已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其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小组与西华师范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合作,在继2006年发现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远远超过先前人们的估计的基础上(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Current Biology, 16: R451-452.),进一步发现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小组采用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现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变异、种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种群动态历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发现该物种现生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生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这提示大熊猫种群的濒危和中国历史上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密切相关。上述发现表明大熊猫并非是处于进化历史尽头的孑遗物种,这修正了长期以来公众对大熊猫前途命运的认识。大熊猫的濒危是由于自身以外的因素所造成的,而人类应为其种群濒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078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4(8):1801?1810)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